联想百科
首页文化百科 > 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东南地区)

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东南地区)

来源:互联网 2023-02-06 17:36:32
《清平乐》中让宋仁宗称赞的占城稻,究竟有什么魔力?宋仁宗大力推广的占城稻,具有三个特点,它为商业繁荣奠定了基础

电视剧《清平乐》描绘了宋仁宗赵祯一生的“仁治”画卷,将一个有血有肉的宋仁宗带到了观众面前。赵祯与曹丹殊之间的感情让人捉摸不透,赵祯对然对于曹皇后早生暧昧,曹皇后也对赵祯芳心暗许,然而两人却总是心结难解,一直无法完成爱情的跨越,着实是让人感到惋惜。

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东南地区)

电视剧中宋仁宗赵祯有一次带着占城稻前去找曹皇后,并对占城稻称赞不已。占城稻虽然只是赵祯用来接近曹皇后的理由,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占城稻曾对古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夏商周三代以来, 我国都是以农业立国, 古代农业生产在很早以前就有着很高的水平。中国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社会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 国力的不断增强, 以及民族融合的实现, 我国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 范围也越来越大, 尤其是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 使得许多异域的优良农作物不断地被引入到中国。占城稻便是从异域引进的一种优良农作物。

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东南地区)

占城稻的传入福建在五代闽时到北宋初,至北宋真宗时已有上百年历史,故大中祥符五年从福建可以一次取种(占城稻)三万斛。经过宋代的大力推广,占城稻成功的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成为长江流域占统治地位的水稻品种。那么这种占城稻究竟有什么魅力,值得宋代大力推广呢?

生长周期短

在占城稻以前,南方地区的水稻,不管是在光热稍低江淮地区,还是在光热水充足的岭南地区,都只能一年一收。水稻产量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一旦春种之后久旱无雨,或者发生洪涝灾害,那么一年的收成便就打了水漂。

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东南地区)

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成为古代封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一旦天灾发生,农民颗粒无收,填不饱肚子的灾民,就会不顾一切的冲破束缚,逃往没有发生灾难的地方。大量的难民涌入,将给地方治安带来极大的威胁。

而据记载,占城稻,由于原产地地区(印支半岛之安南、占城(又名林邑、环王国)、真腊)耕作粗放,无灌溉设施,所以稻米自然生长。

自然发展而出来的占城稻生长周期比较短。岭南地区是比较早的种植占城稻的地方,由于光热条件较好,早种的话,通过施肥等手段,能够加快占城稻的生长,故而能够在岭南地区种植两季。

而后在长江流域的推广,使得光热条件不如岭南的长江流域,也能够一年两熟,这就离不开后天对占城稻的不断培育。

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东南地区)

适应性较强

《宋史》中还记载有占城稻的两个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 “不择地而生”。南方虽然脚趾北方水分充足,但在一年四季中的分布并不是平均的,有时久旱无雨,又有时大雨成灾,这为水稻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条件。

雨水丰沛时,只要不发生洪涝,尚且可以通过农田水利设施将多余的水引走储存。但是一旦发生旱灾,河湖乏水,这时水稻必然受到极大的打击。

而占城稻的优势,耐旱便体现出了出来,能够抵挡住一段时间的旱情,在下雨过后仍然能够有些许收成,占城稻能够给农民更多的安全感。一年两熟能够上交更多的粮食,因而被宋朝政府大力推广。

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东南地区)

适应强的特点同样非常吸引人。现在我国仍然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就是为了保障基本的口粮生产。而在古代,耕地问题同样突出。在没有占城稻以前,山地或者一些靠近河滩的地区,便会由于不适应水稻的生产,而只能被用来生产一些蔬菜之类的作物。

适应强的占城稻能够在这些原来不能够用来种植水稻的地方生长,长出稻谷,这也就是扩大了能够生产水稻的耕地。因而占城稻能够极大的提高水稻的产量,

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东南地区)

总结

占城稻具有生长周期短,耐旱和适应强的特点,因而成为宋代大力推广种植的水稻作物。农业粮食的增加为宋代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即使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商人众多,宋代社会依然能够保持粮食不愁,占城稻正是其中的功臣。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电视剧中宋仁宗赵祯和皇后曹丹殊都对占城稻赞不绝口的原因。

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占城稻什么时候传入我国东南地区)

参考文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联想百科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